清晨6点,浙江舟山燃气发电项目现场,锅炉钢架上还围绕着薄雾,一个年轻人蹲在管排间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画着技术控制点和膨胀间隙预留数据,这是山西省劳动模范、中国能建山西电建锅炉安装工程处副经理李培德。
“关于锅炉,我什么都想研究。”李培德喜欢这样介绍自己的成长之路。从燃煤机组、生物质锅炉、垃圾焚烧炉到燃气机组,他已参建了10余个项目。如今,他正投身于亚洲单机容量最大、效率最高的9HA.02型燃机——浙江舟山2×745兆瓦级燃气发电工程项目。
2014年,刚毕业的李培德一头扎进煤电清洁改造的最前线。安静内敛的他经常拿着一大卷图纸,侧兜揣着一个小本,遇到不懂的问题,就追着别人打破砂锅问到底。久而久之,李培德成了大家口中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。这些年,李培德每天坚持记录学习内容和工作进展,大大小小的笔记本写了20多本。“很多创新点就源于这些‘技术地图’。”李培德说。
“每块钢板都有自己的脾气。”谈起专业,李培德满眼是光。
2018年,山西平朔项目遇上了“硬骨头”——这座世界首台66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式换热器,上万根高合金管排密如蛛网,传统安装法至少耗时两个月。那阵子,他总在钢架间钻进钻出。焊工范钰记得很清楚:“一米八五的后生,蜷在管排缝里,工装被管子刮破了也不管。”半个月后,李培德提出“外置床整件安装法”,焊口合格率达到100%,工期缩短了20天。
徒弟刘治宇的背包里总揣着个小本子,里面记录着师傅李培德的“灵魂拷问”:“高强螺栓的垫片方向弄对了吗”“水冷壁膨胀间隙留够没”……这个李培德在“十万个为什么”时期养成的工作习惯如今也影响着徒弟。
2021年春节,五寨生物质项目的给料机“嗓子”突然堵了。凌晨的工棚里,几个年轻人围着设备打转。“试试‘搭楼梯’?”李培德抓起粉笔,在钢板上画出阶梯式给料装置。7天7夜,这群“锅炉医生”用土办法治好了大型设备的“消化不良”。如今,李培德带领的项目建设团队,已成为企业重要的青年骨干力量。(通讯员 张任田慧 宋瑶)
网上股票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